第265章 被针对了(1/ 2)
大宋的科举,不仅仅是读书人的盛会,还是商人,平民,乃至渗透到各个阶层的盛会。
远的不说,关扑,就是商人和平民之间的娱乐盛会。赌谁中解元,赌排名,赌哪位种子选手落榜。反正千奇百怪的和赌局一时间都冒了出来。作为五位沂州地方选拔考试,也就是县试中的头名,李逵也是五个种子选手之中之一。
但是他排名似乎不太高,打虎小英雄的名头在科举的文试之中没有加分。
几日前,他看过一次榜单,这次解元的赔率他排名七八名左右。可见,沂州解试之中,至少有七八人的呼声要比他高一些。
考试次日,李云从街上飞奔回到了刘府,拿着一张肉铺老板整出来的关扑券在李逵面前炫耀了一番,兴高采烈的对李逵说道:“二哥,我中解元的赔率是一中十九。”
“啥意思?”
李逵能不知道关扑是什么意思吗?
赌坊出关扑,各家商铺也玩,各自坐庄,欢乐的飞起。可以说,三年一次的解试,彻底成为了商家展示实力的一次大会。而李云的赔率只有一中十九,在李逵看来,这家伙并不被看好。
毕竟,李云在沂水县县试之中排名第二。
沂州只有四个赤县,一个直属县,算起来,他最次的赔率也该是在一中十,才符合他沂水县第二名的身份。
大宋的县试没有县令阅卷之后的出案之说,自然就没有案首的说法。县试,府试,其实是明清时候科举的规则。大宋根本就没有这一说。毕竟,明清时期的科举,县试通过之后,府试通过,就算是童生了,要是再接再厉,再下一场,通过了院试,就是有功名的秀才了。花点钱就能去出贡进入国子监,等几年下场参加省试也不是不可以。
但是在大宋,进入太学的难度在大宋北方,甚至要超过解试通过的概率。
而且即便有高官的推举,想要进太学一样要考试。
可见,在大宋县试第一名,很不值钱,几乎和县试第三十名一样。都是让人空欢喜一场的虚名而已。解试排名也没用,除非能够省试殿试接连过关,成为进士。因为大宋没有举人这个功名,只有举子这个说法。而举子身份只有一届有用,要是次年的省试没有高中,下一次开考,还是要从头开始考。一点含金量都没有。更不要说当官了,更是痴人说梦。
李逵的排名第一,但也是在沂水县而已,放在沂州,沂水县这等教育落后的地方,根本就排不上号。
临近开考,各家的赔率也会调整。他猜测自己中解元的赔率应该在一中五,甚至更次一些。没办法,谁让沂水县连在沂州都混不出个存在感?
他唯一难得出手的身份就是苏门学子的身份了。可是谁知道是故意打压他的赔率,还是不看好,反正他的赔率很堪忧。
只是他说什么也琢磨不透,两人都不被看好,李云这家伙高兴个什么劲?
反倒是李云,将投注的券小心的放好,贱兮兮道:“投了二十贯,要是中了,肉铺的屠夫非上吊不可。他倒是有个女儿,长的肤白水嫩,一双媚眼包含春水,让人欲罢不能,人称沂州第一肉脯西施。二哥,你说要是这厮赔不起钱,将女儿抵债,我是答应他,还是拒绝?”
“放心,你压根就没有这机会。”李逵不介意给兴奋过头的李云脑袋上泼盆冷水,让这家伙冷静冷静。
“二哥,你又小看我。你也不过是一中六,就比我稍微高一些。”李云说话间,从兜里摸出不少投注券,有赌坊的,肉铺的,酒楼的,甚至还有商会的关扑券,反正官府也不管,只要商人敢赌,就没有不敢出的赔率。
李逵好奇之下拿起这些投注券看起来,李云倒是买了一大堆,基本上市面上能买到的关于他和李逵的投注券都买上了。
李逵的倒是有好几份,但是李云的就只有一份。
拿起那张被李云当成宝贝的关扑券,李逵好奇道:“为什么你只买了一家自己中解元的券?”
“我也想买别家的啊!可是其他商户没眼光,压根就不把爷们当回事,连赔率都没有,想买也买不到,气死我了!”李云也是憋屈,别家商户根本就没有将李云作为解元的竞争对手看待,连投注的机会都不给,太不把学渣当回事了。
“呵呵!”
李逵的笑声中带着刺耳的嘲讽,李云不乐意了,信誓旦旦的表示,这次解试,他中解元轻而易举。然后挑衅的看向李逵,可当李逵面色突然冷了下去,如同狂风席卷大地般的杀气向他扑面而来的时候,李云只好吞下一口口水,觉得暂时让李逵这厮嚣张几日,等发榜之后,才狠狠的打击他。
解试的准备工作不少,毕竟考试一考一整天。
吃的,喝的,甚至用来如厕的准备都要妥当。
不比在临沂县,有李全的媳妇许春丽帮忙准备,在沂州李逵和李云得自己准备起来,过程多少有点暴躁。
酱肉,卷饼,酱……酱忘了。
别的考生准备考试的书箱,一般都会从文房笔墨开始,但李逵不一样,他先保证肚子不亏欠。导致李逵和李云都有些手忙脚乱。
大宋的科举地方试非常糊弄人,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这样,在一些科考大县,进士之乡,因为名额有限,地方试异常的激烈,士子也好,考官也罢,都非常重视,规矩也是死死的,多得不得了。
但大部分北方地区的解试都挺糊弄人,主要是大宋有两百八十来个州,每一次科举,每个州都要出一个解元,十来个解试通过的举子,可以参加省吏部和尚书省举办的省试。各地的解元加起来就有二百八十多个,人一多,解元的身份就不值钱起来。
不仅大宋的解元没用,大宋的举子身份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,既不能当官,也不能免税,甚至连免除徭役都不行,以至于解元在大宋属于烂大街的普通货色。大宋的读书人,想要享受读书人的特权,在没有考中进士之前只有一条路可走。
进书院。
进官办的书院。
进官办的顶级书院。
当然首屈一指的自然是太学。可是太学太不好进,毕竟太学的上舍生,只要岁考成绩优异,能直接授官。这也是大宋做文官的另外一个途径。除此之外,只能是大宋最为出名的几个书院。应天府书院招生最多,石鼓书院、白鹿洞、岳麓、徂徕这些书院规模小很多,但只要进入这些书院,也能享受到朝廷的有待。比如说,每个月都能领钱和大米,这是大宋专门为寒门子弟准备一条上升途径。
不少名臣都是靠着书院的禄米,成就了人生的大逆袭,比如说:范仲淹就是如此。
这二百八十多个解元,至少九成会淹没在省试的浩浩荡荡的科举大军之中,成为失意的落第学子。
仁宗时期,甚至更早的真宗时期,北方举子参加省试殿试,除去太学生之外,出现过北方整体科举全军覆没的丢人战绩,导致朝堂上有过争论,是否南北分榜?
不过,寇准和范仲淹都坚决反对这种做法,不能因为成绩不好,而剥夺北方学子的机会。学渣也是要自尊的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