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 诉苦大会(1/ 2)
魏春城可不敢再看那戏子,只两只眼睛就能把人的魂给勾走。
小翠继续说道:“再一个就是杂剧了。我听我爹爹说这杂剧就是你说的那个北调,又叫做北曲。不过万历皇爷的时候北曲就彻底没落了,很多人唱北曲都是敲击瓦罐盆来唱,粗俗不堪。那个时候杂剧就和南曲相互融合了,是以杂剧都是用南腔来唱的。”
王二听了笑着说道:“好啊,小翠,杂剧你也懂了?是哪个教你的?”
“是刘叔!”
刘叔是戏班子里面拉弦的,听小翠这么说也跟着一起傻乐。
其实,王翠说得并不全对。明代杂剧主要继承的元代杂剧,到了嘉靖、隆庆年间南曲和北曲就已经开始合流了。到了万历皇帝时代杂剧要么是南曲来演,要么是南北曲合流,没有单独的北曲杂剧,但是却不存在北曲彻底消失一说。这之后,明代杂剧也就彻底摆脱了金元杂剧的影响,独立发展起来。
明杂剧,摆脱元杂剧规范的束缚,并不全是四个折子,也有五个折子或只有一个折子的情形。有时候五个折子是一个故事,有时候是五个故事。样式非常灵活,很受大家喜欢。
小翠虽然常在戏班玩耍,也跟着学戏,可毕竟不是专门研究人员,她看杂剧凭借的不是理性而是经验,仅仅凭着经验是不准确的。
魏春城没有落脚的地方,戏班子便收留他几日,好在距离科举也没剩下几天了。
在一处广场上,满清被俘和投降的辅兵,其他战兵、满兵都被聚集起来。广场上还有许多曾经遭受过满清迫害的人,以及许多喜欢凑热闹的南京市民。
王翠凭借瘦小灵活的身体,硬是从后排挤到了最前面。借着小翠开出来的道,魏春城、季红杉,弹弦的刘子豪,唱男旦的花符也一起挤到了前面。
王翠、魏春城都是第一次来南京。王二等人却来过多次了。到了南京后,找了个歇脚的地方,安顿了戏班子,王二就去见他的堂弟王老六去了。
小翠呆不住,非要出去看看,于是几个人便和她一起出来了。正好看到有搭台子的,以为是唱戏,便挤了过来。到了前排才发现不是唱戏。
这个时候台上居然上来一个满洲人,个子着实不矮,脑袋后面还拖着一根辫子。
“鞑子?”小翠惊讶地喊到。
周围的人似乎是跟着小翠一起喊叫似的,几乎是不约而同地骂了起来。可是台上穿着明军军服的人却按了按手,示意大家都安静些。
这时候便听见那“鞑子”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:“南京城的父老乡亲们!我刚才听见大家都叫我‘鞑子’。大家痛恨鞑子!是的,我以前是个鞑子,就该被痛恨!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